巴芳寺(Baphuon Temple)是座11世紀的山形廟,以其五層金字塔結構、臥佛浮雕與「世界最大拼圖」的修復工程,成為吳哥窟的熱門景點之一。

文章目錄
巴芳寺介紹與歷史故事
巴芳寺位於巴戎寺(Bayon)西北約200公尺,建於11世紀中葉(約1060年),由高棉帝國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(Udayadityavarman II) 興建,獻給印度教主神濕婆(Shiva),作為當時的國寺,是當時吳哥境內面積最大、高度最高的神廟。相對於附近被稱為金塔的巴戎寺,巴芳寺被稱為銅塔。
巴芳寺因20世紀的修復工程被譽為「世界最大拼圖」。1960年代,法國考古團隊將寺廟數十萬塊石頭拆解編號,卻因柬埔寨內戰中斷,編號記錄遺失。1990年代起,修復工作重啟,考古學家如同拼圖般重新組裝寺廟,耗時數十年至2011年完成,使巴芳寺重現輝煌。
景點記錄和體驗分享
從巴戎寺往北走約5分鐘就會看到巴芳寺的東側入口,走進東側入口後是長達172公尺的參道,整個參道用1公尺高的圓柱石架高,參道兩側原本有四座水池代表宇宙之海。

巴芳寺採五層金字塔設計,逐層向上收窄,頂層有中央塔。

繞到西側外牆可以看到一尊沒有完工的巨大臥佛浮雕。
登上金字塔的最高層也是一個挑戰,原始的石階梯超小超陡,但對於現在的遊客當然不是爬這個,而是走新建的木階梯,比起石階梯好爬多了但還是很陡有點危險。

登上中央塔後從台基的的殘跡中可以看見岩砂下裸露的磚紅壤,這就是八方寺的建築方式,先用泥沙填充,再堆砌磚紅壤,最外層再砌上岩砂。

登頂後視野很好,可以俯瞰大吳哥城的叢林與遠處巴戎寺的佛塔,不愧是吳哥城最高的建築!
